俄狄浦斯王-读后总结

#阅读


俄狄浦斯王

再看一遍《俄狄浦斯王》,依旧有着震撼又平静的矛盾感。
随着情节发展,逐渐发现这是一场命运的玩笑。
明明行为是正义的、合规矩的、尊法律的,明明已经是国王了、能够全权掌握自己人生的,结局却是刺瞎双眼、自我驱逐。
小概率的人伦悲剧,却附上了必然发生的命运感。


《俄狄浦斯王》是一部公元前427年由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古希腊悲剧。

人物梳理

故事梗概

故事发生在一天内,从王国内爆发瘟疫,民众来请求俄狄浦斯解决开始。克瑞翁从阿波罗那里得到神谕,想要解决瘟疫,要找到杀死前国王的凶手,将其处死或驱逐。
长老们提议请来先知,先知知道真相但不愿说明的态度惹恼了俄狄浦斯,他认为先知不过如此,还想和先知比比智慧。先知也恼了,用直白的话说出了凶手和凶手的下场,但俄狄浦斯本人仍然蒙在云雾中,甚至疑心是克瑞翁联系先知,想要谋夺王位。
克瑞翁为自己自白,俄狄浦斯一意孤行想给克瑞翁扣上这莫须有的罪名,最终王后出场,解决了这场闹剧。
王后安慰克瑞翁,说先知预知的未必准确,讲了==老国王曾经被预言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,而他们的儿子出生后就被钉上脚后跟,丢弃到山上了,如今那唯一幸存的仆人说是一伙强盗杀死了老国王,可见神谕可以改变。==俄狄浦斯却发现许多地方与自己当年杀死那个老人的事情不谋而合,这让他惊魂不定。王后强调了其中的不同,幸存者说“是一伙强盗杀死了老国王”,而俄狄浦斯只有只身一人。
报信人传达了科林斯国王去世的消息,俄狄浦斯为自己不会杀父娶母感到轻松,王后也为其高兴。但随后产生冲突,报信人说出俄狄浦斯并非波吕波斯亲生的事实,令俄狄浦斯执意追究自己到底来自何方。报信人说当年是一个牧羊人将他送与自己,于是俄狄浦斯又叫人将牧羊人带来。王后不愿他继续追查,但俄狄浦斯十分执着,最终王后离去。
牧羊人先是含糊其辞,但俄狄浦斯并不理解他们的好意,直到牧羊人说出真相,所有线索串联在一起,俄狄浦斯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,也明白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已然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。他连忙去找王后,却发现王后已经自缢身亡,他取下王后衣服上的金别针,一下一下戳瞎了自己。
传信人向众人传达了这一连串不幸的事情,俄狄浦斯最后一次在众人面前露面,宣布自己被放逐,并嘱托克瑞翁处理好王后的尸首,照顾好自己的两个女儿,两个儿子就不用管了。


《俄狄浦斯王》这部戏中,索福克勒斯运用发现突转、双关、眼睛意象,把矛盾的、相悖的都摆在一起,同时感受两种力量的撕扯。这样,这部剧想表达的核心问题,人跟命运的冲突,这种不可解的自相矛盾才能成为一种艺术效果、观剧感受,而不仅仅是在体现杀父娶母这个情节本身。

在当时的道德观和社会关系中,俄狄浦斯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,相反,从一出生他就在承受不幸。他在解决谜题后当了国王,按照当时的法制娶了前任王后,这是合规矩的;他在发现自己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行后,放逐自己,这又是合规矩的。他没有自主作出不合理法的事情,却成为了被审判的人。

《俄狄浦斯王》的表层逻辑,命运不可抗拒,底层逻辑则是人完成自我认知的过程。

俄狄浦斯的命运,象征性地揭示了人类的困境:人在睁大眼睛时却看不清自己,待他看清了自己是谁时,却发现自己是一个怪物,这时宁愿自戳双眼,看不见自己的存在。

后人的阐释与演绎

神话-仪式学派
当城邦出现污染时,出于对神的恐惧,人们要找一个“替罪羊”,以缓和人与神的关系。“替罪羊”大多是用牲畜,有时也用活人,俄狄浦斯就是这样的替罪羊,他的生命历程诠释了“生-替死-晋级为半神”的仪式过程。

文学化用
村上春时《海边的卡夫卡》
昆德拉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